6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前日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下称《意见》),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和科技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南方+注意到,与河套息息相关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扩大制度型开放”在发布会上被高频提及,接下来的计划部署也进一步明确。
“广东将全面梳理深圳科技创新发展需求,进一步授权松绑支持改革创新。支持河套建成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张虎说。覃伟中也表示,深圳将以更大力度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入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高水平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并将把不少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任务率先在河套落地。

河套在深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承担重要任务,发布会上,“河套”一词就被直接提及10次。
覃伟中表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下设立的国家重大战略平台,肩负着促进深港协同科技创新、打造世界级科研枢纽的重大任务。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不少任务都将率先在河套落地、先行先试。
“比如,《意见》要求‘实施科研设备、耗材等进出境便利化管理’,河套深圳园区具备独特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势,可以为各类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提供‘平台’和‘通道’。”覃伟中说。
就在2025年初,河套上线了全国首个服务科研机构的公共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联网对接海关管理平台后,园区内科研机构、企业原来需要事前申请报备的科研货物、基建材料、自用物资等,只需一次报备,无需逐票办理,即可高效便捷完成进出境、进出区业务。
再比如,《意见》要求“创新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管理制度”,深圳这几年加大力度,建设国际产业与标准组织发展聚集区,目前已有全球计算联盟、国际星闪无线短距通信联盟等5家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落地河套。截至2025年1月,聚集区内国际标准组织已累计拟定标准137项,发表白皮书32份,测试认证产品279款,为全国乃至全球重点产业与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规范和指引。
覃伟中表示,下一步,深圳将积极抢抓《意见》出台实施的重大机遇,结合落实中央《河套规划》,更好发挥河套改革开放创新平台和枢纽作用,率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打造一批首创性、标志性改革品牌,推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更大成效,为全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示范。

除了发布会的频频提及,《意见》不少内容也与河套密切相关。
《意见》提出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交易规则和标准规范,支持深圳探索数据交易、可信流通、收益分配等机制,在合规评估认证等方面形成更多制度性成果。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在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要求前提下,探索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2022年,作为落实《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的关键举措,深圳在河套设立深圳数据交易所。截至2024年底,深数所累计交易规模突破150亿元,并在全国率先开展数据跨境交易试点,累计完成跨境数据交易规模超2.69亿元,位居全国首位。
此外,《意见》还提出“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香港涉税专业人士在深圳特定区域登记执业,稳妥有序扩大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
事实上,就在202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发布相关办法,将在前海范围内完成执业登记的84位港澳涉税专业人士、10家港澳联营税务师事务所的执业范围增加至河套深圳园区。接下来,跨境执业资格将进一步拓展至金融、建筑、规划等专业人才。

《意见》还提出“支持深圳深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完善低空飞行监管规则,探索开展跨境直升机飞行、公益服务等通用航空业务”。
作为深圳市低空飞行试点,“两地一检”新型通关模式下,河套目前正探索深港两地在跨境飞行规则制定、空域管理、监管执法等方面的合作。新皇岗口岸建成后,将逐步推动深港跨境低空飞行开通运营。
撰文:张秉仁